这部作品是我心目中十分理想的作品。
首先,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,开头一幕巧妙的设计很好地抓住了观众的心,让观众有看下去的意愿;紧接着在第一集埋下大量伏笔,细节处理恰到好处,既不显得单薄,也不糅杂;再接着便顺理成章地铺开叙述,情绪递进几无瑕疵(目前我还没发现),逻辑性极强。
但无论如何,千古文章意为高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这部作品中,大家与小家之间的抉择,是核心矛盾,即最重要的主题。也就是说,作品中主要人物(说白了就是陆鸢)的行为依据,是其价值观,而其价值观的设定,是非常正面的,在家与国的抉择中,她选择了后者。
不得不提的是,光有主题,光有价值观,远远不够,优秀的表达,才是一部作品成功的关键。在一众前辈们的呕心沥血下,《古相思曲》的表达效果就不用我多说了吧,真的是了不起。
这部作品的优秀之处还有很多,我不再一一列举。
我讲一下我以为的这部剧最高潮的地方——便是沈不言倒数第二次遇见陆鸢,但是他们别离的时候。
在这里,陆鸢直接表达出了自己选择国家这一决定,也是这部作品主题(之一)的直接表达,这里表达极其顺畅、自然,因为在前文铺垫够了。而且,在沈不言说出要陪陆鸢进宫那一刻,明知道这并不是结局,还会发生意外,却还是满怀期许,观众如此,更何况曲中人呢?这一设计便让人物设定更加合理。
一切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进行,毫不显得生硬。
但是,金无足赤。
以下是我个人认为的瑕疵,愚拙之见,希望明智之士指正。
第一处不足,便是第一集沈不言判断李拥会在那个方向出城时,有一句台词是“*门直通北烈,可虎豹营的守军也多”请问编剧大人,这里的沈不言并不知道李拥私通北烈,语气怎么会是转折呢,这不是变相地说明了李拥去北烈是好的选择?可是在这之前,并没有迹象告诉沈不言,李拥要去北烈。
所以,这里应是因果关系,“因为北门直通北烈,所以虎豹营......”
第二点不足,便是在陆时这一形象的塑造上。
在元启五年的相遇里,陆时杀回火烽堡,却因将士伤亡导致自己观念的动摇,试问,倘若如此设计,何来杀神之名?该表达的还是要表达,不过相同的话,换个人说出来,效果会有不同。
就到这里吧,我一个人,讲它的好或不足,是讲不完的,但是《古相思曲》实属佳作。
倘鄙人有生之年作得出如此佳作,我愿用我同桌三年单身来换!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