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体质学:体质养生 今日观点

中医体质养生、中医强调治未病,重点在体质养生,要想更好的保养自己的身体,首先是要弄清楚自己的体质究竟属于哪一种,是易受寒,易上火还是易过敏。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食材药膳进行调理,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预想的养生目的。

《伤寒论》云:“凡病若发汗、若吐、若下、若亡津液,阴阳自和者,必自愈。”记住这句话,阴阳自和者,必自愈,就是阴阳平衡。中医方药就是重在调体质,纠正一种机体的不平衡状态。我们前面讲过,我们就是用中药的偏性来纠正人体,阴阳、气血、脏腑的偏性,来达到调和阴阳,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的自愈能力,以达到改善体质、治愈疾病的目的。这里面还有一句话非常重要,就是自愈能力,我们人的机体是有自愈能力的,所以我们生病的时候,一定要养,不能完全靠药物来治疗。

体质形成原因


(资料图片)

所谓体质,是在人的生命过程中,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,逐渐形成的在形态、结构、生理、功能、物质代谢和性格心理方面,综合的、固有的一些特质。每个人的体质都有相对稳定性,但是更具有动态的可变性。

体质分平和、阳虚、气虚、痰湿、湿热、阴虚、淤血、气郁、特禀、九种体质,九种体质并不是泾渭分明截然分开的。

偏颇体质形成的原因

偏颇的体质与先天不足有关,同时与后天的过劳、营养不良、缺钙缺锌、光照不足、运动少、过汗、睡眠不足、腹泻、大量出血、性生活过度、过度惊恐等有关。同时也与年龄因素有关,所有的老年人,到了一定年龄,最后都是阳虚体质。

中医体质养生,注重养形和养神

形:指形态结构。  

神:指功能活动和性格心理活动。

养形和养神,养神是第一位。

当你感觉疲乏、爱感冒时,你是气虚感冒;你肚子大,软绵绵的没有力气,感觉到胸闷,痰多时,你是痰湿体质,你要少吃肥腻的食物,多吃些青菜、萝卜,因为你容易得糖尿病、富贵病,这就是痰湿体质,这就是中医体质学。 

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所以病的表现也是千变万化。什么样的体质就会得什么样的病,知道什么人患了病、比知道人患了什么病更重要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
下一篇:

相关新闻

精彩推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