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离职办成了婚礼?不妨给自己一个“离职冷静期”


【资料图】

据媒体报道,近年来,一种有趣的现象逐渐在社会中流行开来,即年轻人将离职视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,以婚礼式的庆典来庆祝这一时刻。这些年轻人在离职前,会精心策划一场类似于婚礼的庆典,与同事们告别。

在社交媒体上,有网友支持这一现象,认为这是年轻人积极追求自己价值的体现。也有网友对此持保守态度,认为这种庆祝过于浮夸,缺乏职业素养。

离职无外乎两种:找到了更有发展、薪资更高的工作,毅然跳槽;另一种就是纯粹不想干了。这在一定程度上有点像离婚,从最初的讳莫如深、悄无声息,“我不想惊动任何人”,渐渐演变成为一件比肩结婚的“大喜事”。据媒体报道,近年来,同样出现闺蜜、娘家人甚至离婚双方在登记处或法院门口拉横幅庆祝离婚的现象。

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醒悟:自己开不开心,才是生活重要的评判标准。这时候,不管是职场工作中面对不快乐跟前司做个彻底的了断,还是婚姻生活中面对一段不合适的亲密关系,选择体面地分手。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,反映出年轻人职业态度和婚姻态度的转变。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满足感,不愿意为了工作和婚姻而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。这值得我们给予尊重和理解。

另一方面,也折射出一些年轻人的冲动。一些年轻人从入职的那一天,似乎就预见到了结局的萧瑟。“新工作的蜜月期总会过去,职场的苦闷总归是千篇一律。入职,不过是新苦海的开始。”而婚礼式的离职盛典,更多折射出的则是“以前不管是谁的错,都是我甩的你哈。”这有点像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在谈婚恋时所说:“我们经常把‘恋’和‘爱’放到一起,实际上这两个词相距很远。世上男女普遍的困惑,往往把‘恋’当作了‘爱’。”梁永安指出两者的不同,“恋”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,而“爱”则需要逆流而上,彼此汲取着奋斗的力量。“爱”需要两个人一步步攀登,共同创造只属于两个人的生命时光。

如果年轻人在求职时只是追求对心仪公司的“恋”,而不去考虑对公司爱不爱,如果企业只是享受年轻人的“恋”,而不是以优秀企业文化的“爱”拥抱年轻人,双方的分手就是早晚的事。

当前,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,离职后的生活,有可能不如预期的顺利,而员工的离职,也会打乱企业的工作安排。这有必要双方参考“离婚冷静期”,彼此给自己一个“离职冷静期”。

年轻人离职前,不妨认真复盘一下要离职的真正原因,预想一下离职后果。如果主要是自己职场沟通不畅,或能力不适应,不妨给自己一个冷静期,考虑能否通过自我培训解决这些问题,然后再决定是否离职。千万不要把自己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好作为离职的底气。

企业在员工提出离职时,也不妨反思一下企业本身是否真正给员工带来了幸福感。如果能通过一些措施的改进而让员工不再离职,不妨让员工给企业一点改进的时间。千万不要因为企业的强势而对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不闻不问,甚至想方设法逼员工离职。

总之,一个成功的职场人,永远拥有选择工作、随时离职的能力。但是,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成功的职场人,还需要冷静分析。

关键词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
相关新闻

精彩推送